哈里·S·杜鲁门

哈里·S·杜鲁门

哈里·S·杜鲁门(英語:Harry S. Truman,1884年5月8日—1972年12月26日),美国民主党籍政治人物,曾担任第32任美国副总统(1945年)、第33任美國总统(1945年-1953年)。

杜魯門出生于密苏里州,早年在一战期间曾参军并赴法国参与战斗。回国后,自营过服装行业。1922年,在家乡密苏里州担任县法官,进入政界;1935年,成为该州联邦参议员。二战初期,杜鲁门曾在参议院领导一个调查军方纪律的委员会。1945年初,出任美国副总统;当年4月,时任总统罗斯福于任上逝世,杜鲁门随即补位,成为第33任美国总统。杜鲁门總統上任起發生了不少世界大事,首先是盟軍戰勝納粹德國、美國在廣島與長崎投放原子彈、日本投降和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正式結束;接著是联合国的成立、以重建歐洲為旨的「马歇尔计划」的落實、杜鲁门主义對抗共產主義、冷战的開始、中國引發國共內戰、北約的成立以及韓戰的爆發。在美國方面,戰爭使44,000名美軍陣亡和失蹤,並对杜魯门欲繼續爭取第三任期的計劃造成巨大打擊,最後迫使其放棄競選連任。隨後在1952年大選中由共和黨總統候選人德怀特·艾森豪威尔戰勝民主黨的阿德萊·史蒂文森,並於次年出任總統,結束了民主黨長達20年執政。

面對美國的國內事務,杜魯門總統正好遇上新一輪混亂的經濟衰退週期,當時物資短缺、有無數罷工事件和有關否決《塔夫脫-哈特利法》的爭議,都是當代的寫照。杜魯門雖於1948年當選而續任總統,但卻未能成功掌握國會多數,以致於他的「良政」計劃幾乎全部流產。然而他曾率先以行政命令在美軍內部施行廢除種族隔離,並因應形勢主持第二次「紅色恐慌」,從政府部門辭退了數以千計可能影響國政的共產黨同情者。不過,由於受到一連串財政醜聞打擊,以致有數百位由他任命的官員必須辭職。

杜魯門任內的「杜魯門主義」和「圍堵政策」影響深遠,這使美蘇關係發生根本性改變,由盟友變成敵人,冷戰開啟,亦代表美國正式放棄孤立主義並邁向成為超級大國,而這些理論為日後數十年對共產主義國家(主要是蘇聯)的政策奠下基礎,真正展開「鐵幕」下雙方數十年對抗,使美國成為真正意義上西方的領袖,然而杜魯門被麥卡鍚等保守派視為「對待共產主義搖擺不定」,特別是將國共內戰和韓戰上的軍事和外交失誤全數歸責於杜魯門,而非國民政府及麥克阿瑟上將的判斷問題,使他在50年代卸任後遭到保守派強烈譴責。儘管如此,杜魯門是位素以友善和謙遜聞名的總統,他的不少名言,如「推卸責任止於此」(The buck stops here!)和「怕熱就別進廚房」(If you can't stand the heat, get out of the kitchen.)等等,都成為家喻戶曉的名言。相比前任總統,杜魯門支持度不算高,但其謹慎果斷的性格使他在面對險峻的國際情勢時能夠克服許多艱巨的挑戰。

阅读全文...
 

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