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斯·玻恩

馬克斯·玻恩(德語:Max Born,1882年12月11日—1970年1月5日)是德國理論物理學家與數學家,對量子力學的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在固體物理學及光學方面也有所建樹。此外,他在20世紀20年代至30年代間培養了大量知名物理學家。1954年,玻恩因「在量子力學領域的基礎研究,特別是對波函數的統計詮釋」而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
玻恩於1882年生於德意志帝國布雷斯勞(今波蘭弗羅茨瓦夫),1904年進入哥廷根大學。他在那裡完成了有關湯姆森原子模型的論文。1918年,他與弗里茨·哈伯對金屬與鹵素形成離子化合物的過程進行了探討,後來此機制被命名為玻恩-哈伯循環。
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玻恩先被任命為無線電操作員,後轉向研究循聲定位技術。1921年,玻恩回到哥廷根,此後十餘年領導哥廷根成為當時的物理學研究中心之一。1925年,玻恩與維爾納·海森堡共同提出了量子力學的矩陣力學表述。翌年,他又為薛丁格方程式中的ψ*ψ給出了後來成為學界標準的機率密度函數詮釋。他因這一成就於1954年獲得諾貝爾獎。在哥廷根期間,玻恩還提拔了許多後進,栽培了大量知名物理學家。
在國家社會主義德意志勞工黨(即纳粹党)於1933年1月掌權後,身為猶太裔的玻恩遭到了停職。他隨即移居英國,在劍橋大學聖約翰學院謀得職位。1936年10月,玻恩成為愛丁堡大學的泰特自然哲學教授。他在退休後移居西德的巴特皮爾蒙特,後於1970年1月5日在哥廷根的醫院病逝。
阅读全文...